close
已經不算是新的話題了,
情緒勒索這幾個字,顯然已經變成一個重要的題目,還出了一本書。
大致上知道這個概念,於是我開始觀察身邊的人的情緒勒索的傾向。
人,是富有情感,富有情緒的。
如果沒有了情緒,我們會如同機器人一般的無趣。
如果情緒一多了,反而會讓很多事情無法前進。
情緒也有分別,好的情緒,壞的情緒。
這,該叫人如何拿捏?
如果人與人在意情緒久了,很容易就會往這個方向前進。
案例一:
在看那年花開月正圓,
古老思維常出現的一句話:
(因為我是你的XXX,因為我養你一輩子,所以我可以XXX。)
通常接下來的決定,結果都很走偏。
心得:
靜下心來思考,這一切都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,
而是用情緒去思考,用情緒去勒索,
因為老子做這個就是爽。
對啊,結果屢試不爽。
案例二:
A與B,一開始合作無間,直到有一次開始意見不合,
大吵了幾次,B連FB都可以刪掉好友。
檯面上為了面子,還是假裝沒事,相處得很愉快。
後來,A生日,B送了一個誇張貴的禮物,
A覺得不妥但也沒說什麼就收下了,說找個方法回禮。
最後大家歡喜收場。
心得:
或許某些人的相處模式是如此,
但是會不會這是埋下下次大爭吵的地雷呢?
(因為我之前對你很好,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?這樣不公平?我上次有還你了,我們現在沒有互相虧欠。)
下次生日能夠再一次花大筆錢搞定?
我不知道。
會不會相似的場景會一直發生?如果是,
如果一直發生一樣的事情,肯定的是,
沒有前進。
情緒應該用在對的地方,
只是,何謂對?何謂錯?
那就交由時間去證明吧。
一個方法,如果不能一直沿用下去,那就不會是最好的方法。
管他捷徑抄得多快都一樣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