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有一次吃飯藝術總監提到了可以一起去看安藤忠雄展,心想:哦,建築 x 日本人,那應該蠻有趣的。

建築是因為最近看了一本無印良品的《家》,講一些室內設計的概念;

讀過一些書籍,日本人,是一個能夠像海綿一樣吸取別的文化的長處,再內化成「日本文化」的一個厲害的民族。

 

看展之前,在YT看了幾部介紹安藤忠雄的紀錄片,看了一些建築的照片,想說先了解一下不然我怕這個領域我如果沒有很了解,可能也不知道要往哪個方向參觀。

安藤對設計這方面可說是「自學」,年輕時期當過職業拳擊手的他,把贏來的獎金拿去旅遊,歐洲、非洲、美洲、一些亞洲,見識了非常多的建築。所見所聞都成為他之後無數作品的養分,不管是在設計的技術、風格和表達的想法上,都藏著他環遊世界手稿上,許多建築的影子。

Untitled.001

 

安藤擅長的建材是【清水混凝土】,有著「冷冽」、「神秘」、「禪」的意味,看上去理智但卻又敏感。三個最主要的設計理念:留白、光的呈現和與大自然共存的建築。

其中,我非常好奇「光」的運用。因為在看《家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章節就是光的運用。區區一只燈泡,卻可以從罩子的方向調整打光的方向。光是往牆壁照和直接照射,就天差地遠。所塑造的氣氛也完全不一樣。

而建築物的自然採光,打進來的方向,和反射在牆壁上的陰影形狀的變化,所創造的場景氣氛,都可以有很不一樣的味道。

這次看展,我特別想像自己是走在那些模型當中的人,搭配著投影的照片、影片,想像著如果是我走進這個空間,我會從哪裡感受到光?我在那個空間又會有什麼感受?為什麼安藤會想這樣設計?

在那邊歪頭彎腰的,雖然不一定每個疑問都有答案,但是足以讓我感到非常有趣。

 

很多外表看起來平淡無奇的建築,裡面的路線和格局設計卻是非常巧妙,我看日本人尤其擅長,連居家大改造都可以做成節目了。

安藤忠雄從一開始的小建築,到大建築,到一整片、甚至一個島嶼的建案都有,有的則是把原本的建築加以優化。

腦中揮之不去的是位於 札幌的【北海道頭大佛靈園】,改建後露出一個頭,影片有拍到在雪景裡面的場景,從建築立面往上看,佛像加上藍天,非常平靜。

 

ph3142-03
雖然宗教不同,但是我覺得,美的事物,哪有分那麼多。而且不是說神創造了一切嗎?

我相信基督教是充滿愛的宗教,而不是充滿仇恨的宗教。

心想:如果在下雪的正門,打上一套八極拳或太極拳,配上中國或日本的傳統音樂,光想那個畫面就一定很美。

▶︎音樂下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sd5-8bK_7A

 

展場中有一個光之教堂的體驗空間。雖然那個光沒有很亮,但是裡面的氣場應該是有一點類似,就是一個很適合自閉的我安靜的地方。

不過教堂給人的感覺不會嚴肅。相比天主教,和佛教系列的建築,我覺得基督教沒有到那麼嚴肅。

閉著眼睛深呼吸一口氣,一個能夠親近神的地方,原本很想自己坐在那邊烏漆麻黑加上雨聲冥想15分鐘,但感覺同伴是個好奇寶寶想四處探索,可能無法就作罷。

Untitled.004

有一些位於台灣的建築有亮相:台中【亞洲大學美術館】和一個三芝龍巖的【光之殿堂】,阿里山的【山之教堂】。

據說安藤因為了解日治時代時,日本人都把許多阿里山的檜木運回日本蓋神社,破壞了地形。而現在安藤想要利用他的專長,一點一點的回饋給台灣。

最後一些就是看到美洲及歐洲的設計,一些巧妙的空間和玻璃的運用,看起來不會很突兀卻又與眾不同。

蠻奇妙的,我就在想,為什麼台灣比較少這樣和歐洲合作的藝術家,日本當時在西化的年代,真的西化得很徹底。一瞬間,腦中突然閃過了山本耀司和小野洋子。

 

一直放在心裡的問題:為什麼混凝土上總是會有一個一個的洞?

查資料後:簡單說就是混凝土都是放在一個模子裡製作的,在拆模的時候就是會形成一個個的洞,後來人們也把它當作清水混凝土的一部分,也是另一種美感。

 

在門口的介紹,看到安藤忠雄一直不斷的問自己這三個問題:「何謂建築?建築是為誰而造?建築是為什麼而造?」我倒覺得這題好廣,有點太難回答。

自己倒是認為「建築」本來就非常偉大,我光拼樂高都會垮了,而每一棟建築要在這個世界上屹立那麼久,那是多少的智慧累積出來的啊?

不知道為什麼從小就耳濡目染工人的社會地位很低下的感覺,明明大家住的地方都是他們一點一點蓋出來的。沒有建築工人,我們都還住在森林裡吧?

我倒覺得建築很酷。

為什麼很多表演廳那種很大的空間,中間都不用一根柱子,你確定你用樂高的概念蓋,它不會塌下來嗎?看過義大利教堂的圓頂怎麼蓋的原理,明明都解釋了很清楚還是搞不懂。

我倒覺得建築很美,世界各地的建築總是讓人歎為觀止。

而每一種形式的藝術(建築、圖畫、音樂、電影),都挾帶著某種信息。而且這個信息呈現的方式獨一無二,是有一個人的靈魂在其中的,所以藝術才會那麼的寶貴。

而懂得欣賞藝術,懂得欣賞美,才會讓你自己變成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。尤其美,沒有標準答案。

 

看完展後,聊天聊到台灣從小對「美感」的教育好像太少。

嗯...是不是「美感」沒有辦法幫你拿高分?國英數總是比較重要的學科,國中的美術課都是籃球課...

我想,美感應該是從生活當中慢慢累積的,音樂、配色、穿搭、佈置房間、辦公桌。

我想,培養美感,「對任何事情充滿好奇心」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。

而要激發一個人的好奇心,就是給他接觸超多不同的訊息:「哇X,原來可以這樣搭配?原來有這種音樂?原來房子可以這樣蓋?」

我自己是這樣啦。

 

雞籠有食湯鍋近,野鶴無糧天地寬;世界很大,不是只有台灣這個小島。

Untitled.008

 

▶︎安藤忠雄紀錄片:https://youtu.be/hRP51cmAf0o

▶︎義大利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:Santa Maria del Fiore:https://youtu.be/geRNFAgUlqU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安藤忠雄 建築 設計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uis Lin 的頭像
    Luis Lin

    Luisito Lin’s Life

    Luis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