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看舞台劇的日子。
晚上要欣賞的是果駝劇場的《ART》機智人性喜劇,三位主角分別是屈中恆、卜學亮和曾國城,
位於桃園展演廳的表演。
上次去看舞台劇我記得是在民生社區活動中心的職男人生之類的,宋少卿的弟子的樣子。
之前開車聽訪問有聽到阿亮和金士傑共同演出的劇《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》,裡面的一些感想,
想說終於可以現場來聽了。
將近兩個小時,沒有中斷的演出,
大概劇情就是敘述原本要好的三個老朋友,因為一幅畫,產生了許多不愉快,
之中的溝通、價值觀、和友情,甚至有一點親情。
就像副標題說的:【友誼】到底為何物?都是ART惹的禍!
看完後,最主要有兩個方向的感想:
一:因為最近有一個配音員的經驗,所以能夠深深體會到,要真實的「演」出那個情感的變化是很不容易的。
況且,三個主角的台詞都非常的多,吵架戲碼也很多,甚至有一段維持了將近30分鐘的激烈爭辯,
能夠全心投入,而且不脫稿演出,真的超厲害。超級佩服。
二:王伯有提過:一個故事要寫得好,是因為他的人物設定非常精準,人物的性格完全符合人設。
如果故事裡的人物性格分明不模糊,那麼這個劇基本上就不會太差。同樣的電影也適用。
看著三位主角,他們講話的態度、內容、語氣,
腦中就會浮現這個念頭,
這個角色好像我認識的XXX,我好像就是這種人等等。
那如果這個角色,碰到這件事情,他會有什麼反應?
合理?不合理?
慢慢的有雛型之後,彷彿就可以預測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。
如果照自己的思想發展,就會覺得,這次試驗成功,下次看劇或看電影的時候,可以再套用看看;
如果沒有照自己的思想發展,就會覺得,可能對人、事、物的理解還不夠。
尤其劇情不是我想像的發展時,更可以打開我不同角度的思維。
最後結論:當演員,很有趣,但是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