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了解你是誰?你從哪裡來?要到哪裡去?才可以看得更清楚接下來的路。

歷史,其實是最好的未來學。

 

一個台灣曾經經歷過的年代,大家爾虞我詐,為了統治,為了生存,為了理想。

 

整體的模式,這種溝通的模型,其實在現在的生活當中,還是不斷的上演著。

 

 

電影當中的對話激發了很多的思考:

 

「如果你想要回台灣,那你就像岳飛一樣刺青表示忠誠。」

「如果妳想要見兒子,那你就像秋瑾一樣寫血書。不想這麼做?妳簡直是個殘忍的母親。」

「簽一下“自願”書啦,都沒有人簽耶,簽了才有飯吃啊。」

 

回台灣,見家人 = 刺青、忠誠。以第三者的角度來看,全部混為一談。利用群眾的壓力逼你就範,這就是控制「人」的一招(之前有看一個紀錄片:暴君養成手冊裡面有提到)。

 

遺憾的是,生活當中還是充斥著這種情況:利用情緒勒索,交換條件,而完全忽略底層的動機。在職場、在教育、在溝通上。也許隱約知道長遠是不好,但這就是快點達成「目的」的方式,管不了那麼多;又或者,完全沒有知覺。

 

「妳一定要答應我,你一定會說到做到的,這是我們的承諾。」

如果沒完成,就會變成:

「妳怎麼可以說話不算話,不負責任,妳是XXX(人設:長官、大哥、媽媽、兒子...)把罪惡感加在那個人身上。然後,哭。

 

在體會到很多事情不是想做就可以完成,不是被包裝過後的「人定勝天」之後,覺得與其這樣,倒不如放下「一定」,而好好的過每一分每一秒,剩下的交給神。

 

但是話說回來,也許時空背景不同,換作我在當下,搞不好也會講出同樣的話。

 

 

幾個禮拜前看了Netflix的《西線無戰事》,加上今天的電影,忽然覺得,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是無數個悲劇拼湊起來的。那我們,是不是更應該珍惜現在擁有的、任何好的時光?

 

也許選舉的時刻快到了,這個片的內容比較敏感。但是底層邏輯都是差不多的。

國民黨就是爛?民進黨就是好?又或者反過來?

這,太膚淺了吧?爛的不是黨,爛的永遠都是人。

 

 

邏輯讓人思考,情緒讓人行動。只要是人,被情緒影響的成分一定會比較多。情緒很容意蒙蔽我們的雙眼、理智,情緒影響的好壞,實在就是一線之隔。

 

這就是一輩子的功課,勉勵自己學習從更多方面獨立思考。

如果當思考都不思考,只盲目被環境和情緒影響而行動的時候,我很難想像那是個什麼樣的人生。

 

那麼我可能會選擇不要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uis Lin 的頭像
    Luis Lin

    Luisito Lin’s Life

    Luis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