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4/20以來,防疫險亂七八糟,政策一直改之外,抱怨聲從來沒有少過。
這時我不禁想到,如果是國外會不會有這種情況呀?防疫保單之亂?
真的非常的好奇。
11月初出國去委內瑞拉一個月,發現光是防疫政策,東西方就差別很大。
只要是飛出或飛進台灣的班機,基本上都沒有什麼人,而在這個之外,機上有空位的班機,印象中只剩要飛到委內瑞拉的飛那一台飛機,
除此之外,好像沒了。
到了委內瑞拉有如沒有疫情一般,公共場合還是會戴口罩,不過說真的,那一個月真的是這幾年來最能夠好好呼吸的一個月。
回台灣之後發現,我們是防疫做得最好國家。從頭到腳仔細消毒之外,我們還有確實的防疫隔離政策,大部分的人也都很守法支持防疫。
除了回國時碰到美國一定要打疫苗有感覺到嚴格之外,沒了。問了去了大陸的人,大陸比我們更嚴格。
那時剛從委內瑞拉回來打了一通視訊電話給美國的寄宿爸爸Kim,他說:我和Vicki兩個人都得了Covid-19,住進了醫院,發燒咳嗽了大約有三個禮拜。但是我們現在好了,別擔心!
那時我就開始想:不是說年紀大的人重症率死亡率都很高嗎?好險他們沒事。但是Kim說從頭到尾好像都沒有很擔心的感覺,只有住進醫院有幾天真的燒一直沒退,之外都還好,哈哈哈。
以我台灣身旁的人角度,一定在想:「真的很天兵耶,都已經那麼不小心讓自己確診了,還在那邊嘻嘻哈哈不認真看待。」
接下來2/14號,我就看到Super Bowl大概10萬人的比賽,沒什麼人在戴口罩。
馬上拿那個畫面給Paul看,他跟我說:「真不知道美國人在想什麼,他們瘋了。」
真的是美國人瘋了?還是這就是美國人強的原因?還是我們還在自己的小框框裡沒出來?
為什麼兩個華人地區都如此嚴格,但是好像還是被這個病毒搞得一副沒有辦法應付過來的樣子?
現在已經是2022年,疫情已經邁入第三年了,Omicron的傳播力強,但是重症死亡率是明顯較低的。
疫情影響著許多行業,影響著保險,我們什麼時候才算是後疫情時代呢?
看了Cheap有一篇在講《為什麼美國就算疫情死了一堆人,社會也好像沒事一樣?》就可以看到,對於「生死」的看法,兩邊文化差異只能以巨大來形容。
西方人認為,物競天擇,碰到疫情,如果自身免疫力不足,自身財力不足沒有辦法獲得好的照顧,雖然很殘忍,但是就是要被社會淘汰。
我個人感覺華人比較重感情:「因為他是誰誰誰或是我的誰誰誰,就是要活下來,我不管他活下來是痛苦還是怎樣,不能死就對了!」
同樣的感覺,也在確診新冠肺炎上反應出來。大部分處在的是一個緊張的狀態。
撇開打疫苗的功效,疫苗研發的加速過程,打或不打也沒有什麼誰對誰錯,這裡先不展開。
無論如何,都會回到一個重點上:「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系統,是否能夠擋住病毒並且痊癒。」
那要如何增強自己免疫系統呢?吃得健康、運動、生活作息正常。
與其在意會不會確診,別人政策如何,疫苗功用如何,當問題回到增強自身免疫力的時候,
會有多少人真正花時間在意?花時間訓練自己?
每個人自己心裏有數。
感覺好像是花時間去爭取屬於自己的權益比較輕鬆,比較好像有在重視,好像所謂的「爭取」就是「成熟的表現」。
(實在來說當然很多制度不完善需要改進,但是這邊只是想表達對自己健康重視的比重)
越厲害的科學家越會發現,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沒有辦法掌握在自己手中的,每個行業真正的高手都是如此。
越厲害越謙虛,越知道運氣所扮演的角色(之後再展開另外一個話題)。
慢慢的好像能夠體會:「世間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。」這個非常道家的想法。
聽起來很蠢,但是世界會不會真的就是這樣運作的呢?
(成功與發明:必然的偶然)
某些程度一定是結果論,每次回頭看一件事情都會覺得,哎呀當時怎麼不這樣做呢?怎麼那麼不明智?
事後諸葛大家都很會,但有誰又能夠真正回到當時做決定的時光背景?
疫情的戰役,人類到底如何面對,到底會把人類帶向何處,只能讓時間來證明。
既然這樣,專注在自己身上吧?
印象中聽過一個美國將軍的演講:"Everybody wants to go to heaven, but no one wants to die."「每個人都想要去天堂,但是沒有人想要死。」
覺得實在蠻有道理的。有趣,interesting,interesante。